含氟廢水預處理工藝——電催化工藝
【摘要】以浙江某氟化工企業(yè)含氟廢水為對象,采用電催化工藝對其進行預處理,降低廢水中COD 的含量,去除有機氟化合物,使氟離子游離在水體中,提高后續(xù)氟離子去除效果[1]。通過小試中試證明,電催化工藝對于含氟廢水可以起到預處理效果,并且通過改變水力停留時間等參數得到最佳的處理參數為:電流強度穩(wěn)定在950A 時,pH 值10~11,水力停留時間為800min,COD 的去除率可達到80%以上。
【關鍵詞】含氟廢水;有機氟化合物;電催化;預處理
1 引言
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具有高性能、高附加值的氟產品的需求日益增加。我國氟化工工業(yè)和市場在總體上正以15%~20%的速度增長[1],與美國、日本、歐盟一道成為世界四大氟產品的生產和消費區(qū)。同時,由于含氟聚合物生產的迅速發(fā)展,其生產過程中會排放出大量的含氟廢水。含氟廢水的主要污染物為有機氟化合物,由于有機氟化合物持久的抗降解性[3],如何高效處理有機氟化合物是國內外研究的重點。
電催化技術深入研究了不同污染物在各種電場條件下發(fā)生的電化學反應和產生的結果[4]后,對電壓高低、電流密度大小、電源形式(如直流、脈沖及頻率的高低)等條件進行總結,研究表明,在不同電場下發(fā)生誘導催化氧化作用后,電催化可以有效處理難降解有機物,作為預處理工藝,這對于有機氟化合物的處理具有重要意義[5]。
2 概況
本文主要以浙江某氟化工企業(yè)所排放的有機氟化合物廢水為研究對象,選取CODcr、pH 和ORP 為檢測指標,采用電催化技術,進行預處理,以降低廢水中的COD,去除氟-有機物的結合物,使氟離子游離在廢水中,以便后續(xù)可以有效地去除氟離子。
本試驗所用廢水為浙江某氟化工企業(yè)含氟廢水,該廢水的水質情況如下表:
實驗測定方法:
CODcr 采用哈希預制藥劑測;
pH 采用pH25—3C 型測定;
ORP 采用專用的ORP 測定。
3 小試實驗
根據實驗要求,將該實驗分為兩個部分,靜態(tài)實驗與動態(tài)實驗。
3.1 靜態(tài)試驗
通過不同電極對實驗用水的處理效果比較,以篩選最優(yōu)的電極材料,達到最優(yōu)的處理效果。
實驗步驟:以原水作為實驗水樣,分別取800ml 置于特制的1L 圓筒形實驗容器中,并插入不同型號的電極,在500Hz頻率,100%占空比的通電情況下,靜態(tài)運行1 小時后,測其COD,通過COD 的處理效果比較,得出后續(xù)處理所需的最優(yōu)電極。
根據實驗結果,反應進行60min,EC-3B 的電極對該水樣去除效果明顯,后續(xù)實驗將采用該電極進行廢水預處理的動態(tài)及中試實驗。
3.2 動態(tài)試驗
結合靜態(tài)試驗結果為基礎,參考不同的水力停留進行連續(xù)流動態(tài)實驗[6],并結合曝氣進行連續(xù)流預處理。
實驗步驟:動態(tài)試驗依據靜態(tài)實驗選出最優(yōu)的電極材料(EC-3B),在特制的6L 電催化反應器內進行連續(xù)進水實驗,當頻率為500Hz,占空比為100%的通電情況下,考察不同水力停留時間對水質COD 的處理效果,以進水量0.5L/h、1L/h、1.5L/h 和2L/h,即水力停留時間12h、6h、4h 和3h,連續(xù)進行實驗,
通過圖2 可以看出反應過程中,電流維持在26A,反應全過程分為5 個階段,0~260min 處于反應器灌水階段,電極處于緩慢激活的過程,故進水量較少,為0.5L/h,由圖可以看出COD 處理效果明顯,下降趨勢較大,COD 由10000mg/L 降至2300mg/L;260~560min 時進水量調至2L/h,水質COD 開始波動,又回升到了4000mg/L;560~800min 下,進水改至1.5L/h,COD 從3000mg/L 降至2000mg/L;800~1340min,COD 趨于平緩,近乎未下降;1340~1940min 進水調至0.5L/h,COD 降至1300mg/L。260min 以后可以看出ORP 呈逐步上升,即還原性逐漸減弱,氧化性開始增加。
由于氟化廠現場原水的COD 基本穩(wěn)定在5000 左右,而小試水樣COD 為10000,故通過將原水與自來水進行1:1 混合,來模擬現場水質情況。進水量為2L/h、1.5L/h、1L/h 和0.5L/h, 分別對應0 ~450min,450 ~810min,810 ~1230min,1230~1890min 四個階段,由圖3 可以看出,在26A 電流下,0.5L/h 處理效果最佳;1L/h 效果較好,COD 達到1000 以下;1.5L/h 及2L/h 時,COD 達到了1500 左右。反應全過程水質呈還原性。
將原水與自來水進行1:1 混合,并在反應器內添加曝氣裝置,當進水量為0.5L/h、1L/h、1.5L/h 和2L/h,分別對應0~360min,360~660min,660~960min,960~1170min4 個階段,由圖4 可以看出,在26A 電流下,進水量為0.5L/h 和1L/h 時,COD 處理效果最優(yōu),近乎檢測不出;當進水量達到1.5L/h 及2L/h 時,COD 開始上升,最高達到1500mg/L 上下波動。電位呈還原性。
通過上述3 個動態(tài)試驗的比較,我們可以看出在曝氣狀態(tài)下水質的處理效果更好。在26A 電流下運行下,進水量達到0.5L/h 和1L/h 時,即停留時間達到12h、6h 時水質COD 可以降至1000mg/L 以內。
4 中試試驗
以小試實驗為基礎,以氟化廠一車間和二車間水樣分別進行水樣擴大的處理論證,并做了平行試驗。
實驗以氟化廠現場原水為實驗用水,取400L 原水于特制的電催化處理的反應器內,放入靜態(tài)實驗得出的電極型號,在500Hz 頻率,100%占空比的通電情況下,對反應器內的水質進行內循環(huán)實驗,通過回流泵及曝氣裝置,使水質達到循環(huán)攪拌的流動狀態(tài)。每間隔一小時進行水質取樣,并記錄相應的電流、pH、ORP,然后根據降解情況,稀釋后采用哈希法檢測其COD。
實驗過程中:水色逐漸變清,并隨著實驗的進行,電流逐漸提高,水中電導率增強,過程放熱明顯,水溫升高;實驗停止一夜后,第二日開啟時有氣泡溢出,易破,停止曝氣一段時間和通電后,泡沫自消,再開啟時,泡沫的產生和破滅達到平衡。
圖5 為氟化廠一車間不同停留時間對水質的影響,通過業(yè)主要求,進行了3 次平行實驗,排除了偶然誤差,確保實驗的真實可信。通過圖5 可以看出,氟化廠一車間的水質在電流為950A 時,隨著反應時間即停留時間的增長,水質COD 達到穩(wěn)步下降,最低甚至可以達到檢測不出的情況。通過比較分析可以看出,在反應時間達到600min 時,COD 處理效果已經達到1000mg/L 以下,隨后開始逐步下降。pH 也隨著反應時間的變化也有明顯的變化,在100min 左右會有一段快速下降的時間段,之后開始趨于平緩。
圖6 為氟化廠二車間不同停留時間對水質的影響,與一車間水質情況相似,但是二車間水質情況更為復雜,水質組成含有更多的有機物,故處理難度相應的增加。同樣應業(yè)主要求進行了3 次平行實驗,排除了偶然誤差,通過圖6 可以直觀的看出氟化廠二車間在電流950A 條件下,隨著反應時間的增加,水質COD 達到較好的處理效果,在反應時間達到800min之后,COD 已經降到1000mg/L 以下,并隨著時間的增加,還在不斷的下降。隨著反應的進行,pH 從14 逐步穩(wěn)定在10~11,說明該過程是一個耗堿過程。
5 結論
①通過對該氟化廠一車間與二車間的中小試實驗,我們可以看出對于氟化工企業(yè)含氟廢水,采用電催化工藝對其進行預處理,可以大幅度降低廢水中COD 的含量。
②通過實驗數據可以得出在電流強度穩(wěn)定在950A 下,一車間廢水水力停留時間為600min 時,COD 已經降到1000mg/L以下,其處理效果可達到80%以上。對于二車間的廢水水力停留時間到800min 時,COD 已經降到1000mg/L 以下,其處理效果達到80%以上。
③反應過程有一定的耗堿作用,減少了部分調酸成本,且可穩(wěn)定在10~11。
本文轉自:乾來環(huán)保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huán)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