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雨過程對污水處理廠無機顆粒物特性及活性污泥的影響
摘要:
取消初沉池的污水處理廠,粒徑小于200μm細微無機顆粒物將直接進入生化池,或懸浮或沉積,進而影響生化池的運行。以山地城市某污水處理廠為例,跟蹤監(jiān)測了夏季2個月的6次降雨過程中旋流沉砂池進出水無機顆粒物的粒徑和濃度,并同期測定了生化池活性污泥濃度以及污泥MLVSS/MLSS比值。研究發(fā)現(xiàn):旱季旋流沉砂池進出、水中的無機顆粒物平均粒徑分別為65.25μm及54.14μm,濃度均值分別為146mg·L-1及128mg·L-1,無機顆粒去除率12.33%;降雨旋流沉砂池進出、水中的無機顆粒物峰值平均粒徑分別為140.48μm及94.54μm,峰值平均濃度分別為2167mg·L-1及1591mg·L-1,無機顆粒去除率26.58%;旋流沉砂池對粒徑≥200μm顆粒的去除較穩(wěn)定,對細微無機顆粒物的去除效率約10%。研究進一步發(fā)現(xiàn),降雨中顆粒物濃度分別與雨前晴天數(shù)及平均雨強呈線性正相關(guān)關(guān)系。通過核算生化池無機顆粒物的物料平衡關(guān)系,得知研究期間生化池累積無機顆粒物總量410.25t,其中399.45t沉積在底部,其余懸浮于活性污泥混合液中。活性污泥MLVSS/MLSS由0.52降至0.40,MLVSS由1410mg·L-1降至930mg·L-1,污泥活性下降,系統(tǒng)運行效能受到影響。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huán)保網(wǎng)”
如果需要了解更加詳細的內(nèi)容,請點擊下載 201611041021307501.zip
下載該附件請登錄,如果還不是本網(wǎng)會員,請先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