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農(nóng)用的重金屬安全性試驗研究
摘要:為確定城市污水的污泥農(nóng)用過程中是否存在重金屬毒害,系統(tǒng) 研究 了桂林城市污水的污泥中重金屬特征和使用污泥肥料后農(nóng)產(chǎn)品中的重金屬含量。研究表明:①桂林城市污水的污泥中重金屬含量較我國其他城市略低;②EDTA提取污泥時,重金屬的提取率在23%~60%,這部分重金屬有可能被植物吸收;③污泥有機復(fù)合肥肥效顯著。施用污泥復(fù)合肥與施用其他肥料相比較,稻谷和稻莖中的重金屬含量無明顯差異,符合國家標準。
關(guān)鍵詞:污泥 農(nóng)業(yè)利用 重金屬
盡管城市污水的污泥處置 方法 有多種,但對我國這樣一個 發(fā)展 中國 家而言,綜合利用尤其是農(nóng)業(yè)利用無疑是較好的選擇[1、2]。與此同時,污泥農(nóng)用也存在著二次污染的可能性,這主要源于污泥中含有一定量的重金屬和病毒、病原體、寄生蟲卵等有害物質(zhì)。研究表明,選用合適的堆肥方法既可殺滅污泥中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蟲卵,又不會破壞污泥中的植物養(yǎng)分,但重金屬含量較高的污泥施于農(nóng)田,會集中于植物體,并通過食物鏈與生物鏈的傳遞對人類產(chǎn)生毒害作用。為此,系統(tǒng)研究了桂林城市污水廠污泥的重金屬特征,以確定其農(nóng)用安全性。
1 污泥中的重金屬成分
1.1 污泥中重金屬含量
桂林城市污水的污泥重金屬含量見表1。
元素
|
As
|
Cd
|
Cr
|
Cu
|
Ni
|
Pb
|
Zn
|
備注
|
桂林市
|
37
|
0.9
|
594
|
154
|
98
|
199
|
506
|
|
天津紀莊子
|
10
|
3
|
728
|
336
|
|
669
|
1 095
|
文獻 [5]
|
廣州大坦沙
|
|
|
1550
|
2200
|
462
|
245
|
1 790
|
文獻[6]
|
中國農(nóng)用標準
|
75
75 |
5
20 |
600
1000 |
250
500 |
100
200 |
300
1000 |
500
1000 |
酸性土壤pH<6.5
中性和堿性土壤pH≥6.5 |
瑞典污泥
|
|
5~15
|
50~200
|
500~1500
|
25~1000
|
100~300
|
1 000~3 000
|
文獻[4]
|
加拿大標準
|
10
|
20
|
1000
|
500
|
500
|
200
|
2 000
|
|
德國
|
|
10
|
900
|
800
|
200
|
900
|
2 500
|
文獻[7]
|
注 桂林市數(shù)據(jù)為4個樣品的平均值,中國農(nóng)用標準為《農(nóng)用污泥污染物控制標準》GB4284-84。 |
由表1可以看出,與國內(nèi)其他城市的污泥相比,桂林城市污水的污泥中砷含量偏高,而鎘、鉻、銅、鎳、鉛和鋅都較低。與國外標準相比較,只有砷、鉻含量偏高。根據(jù)《農(nóng)用污泥污染物控制標準》GB 4248-84,桂林城市污水的污泥中各重金屬的含量除鋅略高外,其他重金含量均低于我國農(nóng)用污泥酸性土壤最高容許含量,可以考慮用作農(nóng)業(yè)肥料。
1.2 污泥中重金屬的活動性
污泥中重金屬的毒害性除與含量高低有關(guān)外,還取決于其存在形式。EDTA(乙二胺四乙酸)是一種弱有機酸,可提取土壤中有機和無機絡(luò)合物交換點上的金屬,還可釋放水溶態(tài)物質(zhì)中的金屬,而不破壞硅酸鹽礦物晶格中的金屬,因此EDTA溶液的提取量可代表植物的可吸收量。由EDTA溶液對桂林市污泥的試驗結(jié)果(表2)可以看出,各種金屬的提取率在23%~60%,即當污泥施于農(nóng)田時23%~60%的重金屬可被植物吸收。
元素
|
As
|
Cd
|
Cr
|
Cu
|
Pb
|
Zn
|
污泥原樣(mg/kg干污泥)
|
29
|
1.3
|
450
|
137
|
63
|
515
|
提取后殘渣(mg/kg干污泥)
|
12
|
1.0
|
290
|
97
|
25
|
380
|
提取率(%)
|
59
|
23
|
36
|
29
|
60
|
26
|
注 EDTA提取液的pH值為9.0,濃度為0.1 mol/L。 |
2 污泥農(nóng)用
2.1 研制有機復(fù)合肥
研制有機復(fù)合肥的生產(chǎn)工藝流程如圖1所示。
根據(jù)廣西土壤條件的水稻種植經(jīng)驗,結(jié)合桂林市污泥的特點,以桂林市污泥為基質(zhì),適當添加尿素、過磷酸鈣和生物鉀肥研制成有機復(fù)合肥,其肥分約為(以重量計):N占11%,P2O5占4%,K2O占5%,外觀呈黑褐色。
2.2 有機復(fù)合肥在早稻上的 應(yīng)用 試驗
為檢驗所制復(fù)合肥的肥效,于1999年4月8日—7月6日在桂林市農(nóng)業(yè) 科學(xué) 研究所的稻田進行了試驗。
2.2.1 試驗肥料
① A:污泥有機復(fù)合肥,含氮、磷、鉀分別為11%、4%和5%。
② B:污泥有機復(fù)合肥,含氮、磷、鉀分別為10.7%、3.6%和4.7%。
③ C:市售四川新都產(chǎn)華豐牌高效三元復(fù)合肥,含氮、磷、鉀分別為13%、5%和7%。
④ D:不施肥。
2.2.2 試驗設(shè)計
試驗水稻品種為金23保持系,生育期99d,采用隨機區(qū)組設(shè)計,4個水平,3個區(qū)組。第一組A、B、C施用量均為25kg/畝(667m2);第二組A、B、C施用量均為40kg/畝(667m2);第三組A、B、C施用量均為55kg/畝(667m2);D均為對照,不施肥。共有12個小區(qū),每個小區(qū)面積為13m2。試驗肥料均作為底肥一次性施入,每個小區(qū)設(shè)置田埂作為隔離,施肥后耙平耙均,以后各項技術(shù)措施(追肥、病蟲防治、排灌等)均相同。
2.2.3 試驗結(jié)果
① 從禾苗長勢看,施用有機復(fù)合肥A和B的各小區(qū)均明顯好于對照區(qū),與施用華豐牌的各小區(qū)無明顯區(qū)別。
② 從干粒重和有效分孽看來,施用復(fù)合肥的各小區(qū)差異不明顯,但均好于對照區(qū),施用復(fù)合肥的各小區(qū)結(jié)實率無顯著差異,均高于對照區(qū)。
③ 施用有機復(fù)合肥A、B分別比對照區(qū)組增產(chǎn)19%和18%,均比華豐牌復(fù)合肥的增產(chǎn)效果(13%)高(表3)。
處理
|
區(qū)組
|
小區(qū)平均
產(chǎn)量(kg) |
平均畝產(chǎn)量
(kg) |
比對照
組增產(chǎn) |
||
Ⅰ
|
Ⅱ
|
Ⅲ
|
||||
A
B C D |
9.71
8.90 8.87 8.15 |
10.56
10.88 10.23 8.08 |
8.88
9.20 8.52 8.26 |
29.15
28.98 27.62 24.49 |
486
483 460.5 408 |
19%
18% 13% |
3 施用復(fù)合肥后農(nóng)產(chǎn)品中的重金屬含量
系統(tǒng)采集各種早稻稻谷及稻莖樣品,測定重金屬含量以檢驗施用污泥有機復(fù)合肥后稻谷的安全性。由表4可知,不同稻谷中重金屬元素的平均含量大致相同,砷、鎘的含量均符合國家標準。
由表5可知,施用不同肥料的稻莖中砷含量一般在檢出限以下;鎘、鉻、銅、鎳、鉛、鋅元素在不同稻莖中的平均含量基本相同。
對不同稻谷、稻莖中重金屬元素含量進行的方差 分析 見表6和表7。數(shù)據(jù)表明:①對稻谷來說,各種肥料間F值在0.86~1.50,均小于臨界值4.76,說明施用不同肥料的稻谷重金屬含量差異不顯著。而區(qū)組間F值在0.06~1.02,均小于臨界值5.14,說明區(qū)組間稻谷重金屬含量差異不顯著,取樣、分析誤差小。②對稻莖而言,各種肥料間F值在0.08~4.46,均小于臨界值4.76,說明施用不同肥料對稻莖重金屬含量 影響 不顯著。而區(qū)組間F值在0.10~1.98,均小于臨界值5.14,說明區(qū)組間稻莖重金屬含量差異不顯著,取樣、分析誤差小。
表4 早稻稻谷中重金屬元素含量 mg/kg
樣號
|
As
|
Cd
|
Cr
|
Cu
|
Ni
|
Pb
|
Zn
|
A1
|
-
|
0.02
|
10
|
20
|
7
|
11
|
19
|
A2
|
-
|
0.03
|
9
|
12
|
8
|
10
|
16
|
A3
|
-
|
0.02
|
9
|
13
|
9
|
12
|
23
|
平均值
|
|
0.023
|
9.3
|
15
|
8
|
11
|
19.3
|
B1
|
-
|
0.01
|
9
|
12
|
7
|
9
|
30
|
B2
|
-
|
0.01
|
10
|
13
|
7
|
11
|
21
|
B3
|
-
|
0.02
|
12
|
12
|
11
|
10
|
29
|
平均值
|
|
0.013
|
10.3
|
12.3
|
8.3
|
10
|
26.7
|
C1
|
-
|
0.03
|
10
|
12
|
9
|
11
|
44
|
C2
|
-
|
0.02
|
9
|
12
|
8
|
9
|
29
|
C3
|
-
|
0.01
|
8
|
12
|
7
|
8
|
20
|
平均值
|
|
0.02
|
9
|
12
|
8
|
9.3
|
31
|
D1
|
-
|
0.02
|
9
|
12
|
8
|
9
|
23
|
D2
|
-
|
0.03
|
11
|
17
|
11
|
10
|
54
|
D3
|
-
|
0.02
|
10
|
13
|
8
|
9
|
26
|
平均值
|
|
0.023
|
10
|
14
|
9
|
9.3
|
34.3
|
國家標準
|
0.7
|
0.2
|
|
|
|
|
|
注 1 國家標準值依據(jù)《食品中鎘允許量標準》GB38—84和《食品衛(wèi)生標準》GB 2715—81。
2 A、B、C、D后的1、2、3分別表示不同的施肥量:25、40、55kg,下表同。 3 表中數(shù)據(jù)為中南 工業(yè) 大學(xué)重點實驗室測定,分析 方法 均為等離子-原子發(fā)射光譜法,“-”表示含量<0.05。 |
表5 早稻稻莖中重金屬元素含量 mg/kg
樣號
|
As
|
Cd
|
Cr
|
Cu
|
Ni
|
Pb
|
Zn
|
JA1
|
-
|
0.06
|
37
|
21
|
20
|
17
|
87
|
JA2
|
-
|
0.04
|
24
|
19
|
14
|
14
|
74
|
JA3
|
-
|
0.05
|
25
|
19
|
14
|
17
|
77
|
平均值
|
|
0.05
|
28.7
|
19.7
|
16
|
16
|
79.3
|
JB1
|
-
|
0.05
|
29
|
17
|
15
|
17
|
62
|
JB2
|
-
|
0.06
|
35
|
22
|
17
|
14
|
101
|
JB3
|
-
|
0.04
|
22
|
55
|
14
|
15
|
59
|
平均值
|
|
0.05
|
28.7
|
31.3
|
15.3
|
15.3
|
74
|
JC1
|
-
|
0.06
|
46
|
22
|
17
|
19
|
90
|
JC2
|
-
|
0.06
|
31
|
22
|
18
|
17
|
104
|
JC3
|
-
|
0.05
|
25
|
18
|
13
|
16
|
67
|
平均值
|
|
0.05
|
34
|
20.7
|
16
|
17.3
|
87
|
JD1
|
1.7
|
0.06
|
37
|
21
|
20
|
19
|
88
|
JD2
|
-
|
0.05
|
23
|
18
|
13
|
16
|
59
|
JD3
|
-
|
0.06
|
39
|
21
|
18
|
26
|
86
|
平均值
|
|
0.057
|
33
|
20
|
17
|
20.3
|
77.7
|
表6 稻谷重金屬含量方差分析F檢驗值
項目
|
Cd
|
Cr
|
Cu
|
Ni
|
Pb
|
Zn
|
臨界值
|
肥料間 F值
|
1.14
|
0.93
|
1.50
|
1.00
|
1.22
|
0.86
|
F0.05(3,6)=4.76
|
區(qū)組間 F值
|
0.43
|
0.07
|
0.51
|
1.02
|
0.06
|
0.23
|
F0.05(2,6)=5.14
|
表7 稻莖重金屬含量方差分析F檢驗值
項目
|
Cd
|
Cr
|
Cu
|
Ni
|
Pb
|
Zn
|
臨界值
|
肥料間 F值
|
0.08
|
0.42
|
0.81
|
0.19
|
2.03
|
4.46
|
F0.05(3,6)=4.76
|
區(qū)組間 F值
|
0.10
|
1.98
|
0.73
|
1.53
|
1.69
|
0.60
|
F0.05(2,6)=5.14
|
因此,施用污泥有機復(fù)合肥未造成稻谷中重金屬元素含量的增加,污泥有機復(fù)合肥是安全的。
4 結(jié)論
① 對桂林市4個污水廠污泥的系統(tǒng)測定表明,污泥中有機質(zhì)、氮、磷和鉀等有益成分含量較高。而重金屬等含量較低,基本符合國家有關(guān)污泥農(nóng)用標準。
② 田間試驗表明,有機復(fù)合肥肥效好,水稻施用有機復(fù)合肥后增產(chǎn)18%~19%,肥效略優(yōu)于市售的華豐牌復(fù)合肥。
③ 對施用污泥有機復(fù)合肥的稻谷進行的測試表明,其中的重金屬含量與施用其他肥料的稻谷無明顯差別。
④ 由于污泥中仍有23%~60%的重金屬有可能被植物吸收,而重金屬又有逐漸累積的特點,因此長期使用污泥肥料需進行必要的監(jiān)測。
參考 文獻 :
[1]王敦球,解慶林,李金城,等.城市污水污泥農(nóng)用資源化 研究 [J].重慶環(huán)境 科學(xué) ,1999,21(6):50-52.
[2]韋朝海,陳傳好.污泥處理、處置與利用的研究現(xiàn)狀分析[J].城市環(huán)境與城市生態(tài),1998,11(4):10-13.
[3]國家環(huán)境保護局.水污染防治及城市污水資源化技術(shù)[M].北京:科學(xué)出版社,1997.
[4]吳啟堂,林毅,曾海思.城市污泥作復(fù)合肥粘結(jié)劑的研究[J]. 中國 給水排水,1992,8(4):20-22.
[5]姚剛.德國的污泥利用與處置[J].城市環(huán)境與城市生態(tài),2000,13(1):43-47.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huán)保網(wǎng)”](http://www.m.tanger168.cn/gtech_pic/images/images/qrcode_for_gh_7f21ccef0be4_430.jpg)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huán)保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