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PM2.5污染監(jiān)測現(xiàn)狀及控制治理
摘要:根據收集的PM2.5 形成機理、危害、來源,以及主要監(jiān)測方法及標準,分析PM2.5控制防治對策。
關鍵詞:PM2.5;濃度;標準;灰霾;重量法
PM2.5 是今年媒體曝光率最高的一個名詞,也是環(huán)境學術界研究爭議最激烈的課題之一。PM,英文全稱為particulate matter(顆粒物)。PM2.5 是表示空氣動力學粒徑小于或等于2.5 微米的顆粒物。
自然界會產生PM2.5,但是PM2.5 主要來自人類排放。這里面包括了直接排放,和排放污染物形成的二次污染物產生PM2.5。直接排放主要來自燃燒過程,比如煤、汽油、柴油等燃料的燃燒、生物質的燃燒和垃圾焚燒。在空氣中轉化成PM2.5 的氣體污染物主要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氣、揮發(fā)性有機物。其它的人為來源包括:道路揚塵、建筑施工揚塵、工業(yè)粉塵、廚房煙氣。自然來源則包括:風揚塵土、火山灰、森林火災、漂浮的海鹽、花粉、真菌孢子、細菌。
可見,PM2.5 主要來源于人類日常發(fā)電、工業(yè)生產、汽車尾氣排放等過程中經過燃燒而排放的殘留物,他們大多含有重金屬等有毒物質[1],其主要成分是元素碳、有機碳化合物、硫酸鹽、硝酸鹽、銨鹽。2000 年有研究人員測定了北京的PM2.5 來源:塵土占20%;由氣態(tài)污染物轉化而來的硫酸鹽、硝酸鹽、氨鹽各占17%、10%、6%;燒煤產生7%;使用柴油、汽油而排放的廢氣貢獻7%;農作物等生物質貢獻6%;植物碎屑貢獻1%。有趣的是,吸煙也貢獻了1%,當然這只是個粗略的科學估算[2]。該研究中也測定了北京PM2.5 的成分:含碳的顆粒物,硫酸根,硝酸根,銨根加在一起占了重量了69% 。類似地,1999 年測定的上海PM2.5中有41.6%是硫酸銨、硝酸銨,41.4%是含碳的物質[3]。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huán)保網”](http://www.m.tanger168.cn/gtech_pic/images/images/qrcode_for_gh_7f21ccef0be4_430.jpg)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huán)保網”
如果需要了解更加詳細的內容,請點擊下載 201308301607052663.zip
下載該附件請登錄,如果還不是本網會員,請先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