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垃圾滲濾液短程硝化影響因素研究
摘要:采用固定化微生物曝氣生物濾池(I-BAF),探討了水力停留時間(HRT)、游離氨(FA)、pH、溶解氧(DO)對晚期垃圾滲濾液短程硝化的影響和碳氮比(C/N)對同步脫氮的影響。試驗結果表明,在HRT為2 d,對應氨氮負荷為0.26~0.3 g/L.d,保持出水FA在1 mg/L以上,pH在7.9左右,DO控制在1.3±0.2 mg/L時,最利于實現(xiàn)短程硝化。DO是影響短程硝化的決定性因素,DO>1.6 mg/L時,短程硝化可能向全程硝化轉化。投加碳源NaAc并控制C/N在1.6~2.2,可以使部分亞硝氮直接通過同步反硝化去除,提高總氮去除率。
關鍵詞:垃圾滲濾液,短程硝化,亞硝酸菌,硝酸菌,亞硝氮積累率
早在1975年,Voets等[1]就發(fā)現(xiàn)硝化過程中亞硝氮積累的現(xiàn)象,并首次提出了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脫氮的概念。短程硝化反硝化是將氨氮的氧化控制在亞硝氮階段,不經(jīng)歷硝氮而直接從亞硝氮進行反硝化的過程。
與傳統(tǒng)硝化反硝化相比,短程硝化反硝化具有以下優(yōu)點[2]:(1)對于活性污泥法,可以節(jié)省氧供應量25%,降低能耗;(2)節(jié)省反硝化所需碳源40%,在C/N比一定的情況下提高總氮去除率;(3)減少污泥生成量可達50%;(4)減少投堿量;(5)縮短反應時間,相應反應器容積減少。因此,對于一些低碳氮比廢水,如焦化廢水、垃圾滲濾液等,能實現(xiàn)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脫氮處理有很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要實現(xiàn)短程硝化反硝化脫氮,關鍵是要實現(xiàn)穩(wěn)定高效的短程硝化過程,對此國內(nèi)外學者也進行了大量的研究[3~6]。
研究主要集中在SBR和CSTR等活性污泥生物反應器中,而且多采用模擬廢水,用實際廢水研究的并不多見。本試驗采用兩級固定化微生物曝氣生物濾池(I-BAF)對晚期垃圾滲濾液進行脫氮處理,其中I-BAF1用于短程脫氮研究,I-BAF2用于保證出水氨氮、亞硝氮的達標和總氮的進一步去除。本研究主要探討I-BAF1中HRT
詳細內(nèi)容請查看附件部分: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huán)保網(wǎng)”
如果需要了解更加詳細的內(nèi)容,請點擊下載 201212060126491598.zip
下載該附件請登錄,如果還不是本網(wǎng)會員,請先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