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藻共生體處理含砷廢水
國外研究表明,生物遷移轉化作為一種新的微生物法處理重金屬廢水,與傳統(tǒng)方法相比,具有更高效,費用更低等優(yōu)點。用小球藻的生物遷移轉化處理重金屬廢水的工藝,有一些已投入工程運作。
菌藻共生體對砷的去除機理可認為是藻類和細菌的共同作用。許多研究表明,在去除金屬過程中,微生物的表面起著重要作用。菌藻共生體中,藻類和細菌表面存在許多功能鍵,如羥基、氨基、羧基、硫基等。這些功能鍵可與水中砷共價結合,砷先與藻類和細菌表面上親和力最強的鍵結合,然后與較弱的鍵結合,吸附在細胞表面的砷再慢慢滲入細胞內(nèi)原生質中。因而在藻類和細胞吸附砷中,可能經(jīng)過快吸附過程和較慢吸附兩過程后,吸附作用才趨于平衡。
廖敏等人曾研究了菌藻共生體對廢水中砷的去除效果。研究發(fā)現(xiàn):培養(yǎng)分離所得菌藻共生體中以小球藻為主,此時菌藻共生體積累砷達7.47 g/kg干重。在引入菌藻共生體并培養(yǎng)16h后,其對無營養(yǎng)源的含As(III),As(V)的廢水除砷率達80%以上,并趨于平衡,含營養(yǎng)源的As(III)、As(V)的廢水中,菌藻共生體對As(V)的去除率大于As(III),對As(V)去除率超過70%,但對As(III)的去除率也在50%以上,在除砷過程中同時出現(xiàn)砷的解吸現(xiàn)象。在無營養(yǎng)源條件下,對As(III)、As(V)混合廢水的除砷率超過80%。
菌藻共生體是一種易培養(yǎng)獲得的材料。其對廢水中的砷具有較強的去除力,并能同時去除廢水中的營養(yǎng)物,因此其在含砷廢水的處理運用中有著廣闊的前景。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huán)保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