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亟待實施二次分選
目前我國生活垃圾大多是混合排放,不僅排放的垃圾為易腐有機垃圾與其他垃圾的混合物,成分復雜,而且100毫米尺寸以上物質(zhì)占比為20%左右,急需實施精準分類。
近年來,我國各地積極推動垃圾分類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工作。如廣州市為了推動源頭垃圾分類和垃圾分類處理,先后出臺垃圾分類管理辦法、階梯處理計費辦法、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管理辦法等。并采用了“可回收廢物、廚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的四分標準。但推廣垃圾分類是一項長期任務,短期內(nèi)無法實現(xiàn)全面、精準分類。無論哪一類分類垃圾實際上都還是混合物,其分類處理需要二次細分。
筆者認為,在相當長時期內(nèi),我國在全力推動源頭生活垃圾粗分基礎上,必須建設粗分垃圾集中二次分選設施來細化和強化垃圾分類?梢哉f,二次分選是目前我國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的前提。
目前我國生活垃圾處理的最大問題是易腐有機垃圾和其他垃圾的二次分選與資源化利用工藝技術(shù)的選擇。
易腐有機垃圾二次分選的主要目的是脫水。廚余垃圾脫水方法大體分為熱力干燥、生物干化和擠壓分離。熱力干燥能耗大;生物干化時間長(達5至7天)和占地大;擠壓分離流程短,能耗介于熱力干燥與生物干化之間。
歐洲一些公司在垃圾二次分選與資源化利用方面積累了豐富經(jīng)驗,對我國垃圾處理特別是實施二次分類有一定借鑒意義。
位于德國柏林的一家垃圾處理企業(yè)采用熱力干燥技術(shù),通過破袋篩分、磁選、熱力干燥、風選、篩分、成型等多個工序,將混合垃圾中的可回收物分類別單獨回收,并將剩余可燃質(zhì)做成RDF燃料棒(含水率20%~30%)供水泥窯使用。同樣,這家公司旗下廣東省揭陽垃圾處理項目擬采用生物干化技術(shù),生活垃圾經(jīng)過破袋、破碎、磁選、生物干化等預處理工序后,進行焚燒發(fā)電。
歐洲另一家垃圾處理企業(yè)則通過壓榨技術(shù)將廚余垃圾分離成干、濕組分(含水率分別為30%和70%左右)。干組分與其他垃圾混合,或直接焚燒回收熱能,或深加工成水泥窯用燃料;濕組分則通過厭氧發(fā)酵制取沼氣。
熱力干燥能耗大,干燥每噸廚余垃圾至30%含水率需要耗能1000MJ以上,大約需消耗150公斤標準煤。如不利用余熱,廚余垃圾采用熱力干燥后的資源化利用沒有經(jīng)濟價值和環(huán)境保護價值。生物干化日處理1000噸廚余垃圾需占地近30畝,難以在土地供應緊張的城市推廣。從目前情況判斷,比較實用的選擇是擠壓分離,通過擠壓將濕組分與干組分機械分離,有助于提高易腐有機垃圾的資源化利用率及其綜合效益。
筆者認為,當前急需采取措施,實施生活垃圾綜合治理。
一要推動源頭減量與分類排放。為此,必須落實排污者負責制度和生產(chǎn)者責任延伸制度,發(fā)揮社區(qū)、物業(yè)管理公司、社會組織、居民和企事業(yè)單位的作用,推動社會自治和政府、社會的良性互動。
二要建章立制,發(fā)揮企業(yè)的主體作用,建立從源頭減量與分類排放、物質(zhì)利用、能量利用到填埋處置全流程的多措并舉、逐級利用的綜合處理體系。建議重點研究推廣破袋滾筒篩分一體化+壓榨分選的二次分選工藝+干組分焚燒發(fā)電/濕組分生化處理工藝流程,縮短流程,控制耗電量在可接受大小。控制干組分含水率在30%左右、熱值在10000kJ/kg以上,不僅能實現(xiàn)脫水目的,提高垃圾能量回收效率,減少污染物排放量,而且將易腐有機垃圾中的固體易腐有機物與大部分水一起擠壓出來,形成可降解的漿料,便于生化處理,從而減少焚燒處理垃圾量,化解垃圾處理的鄰避效應。
三要理順垃圾排放、收集、運輸與處理之間的銜接關(guān)系,提出垃圾收運處理的一攬子、系統(tǒng)的解決方案。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huán)保網(wǎng)”](http://www.m.tanger168.cn/gtech_pic/images/images/qrcode_for_gh_7f21ccef0be4_430.jpg)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huán)保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