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去年足足有242個霾天!省政府一號文件劍指大氣污染
14日,省政府召開新聞發(fā)布會,解讀2014年省政府第一號文件—《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方案》,確定我省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總體目標是:到2017年,全省空氣質量明顯好轉,重污染天數控制在較低水平,PM2.5濃度下降到58.4微克/立方米,也就是下降20%左右。為了完成這一任務,江蘇省分解出了34項任務,要求各部門進行認領,并對每項任務的完成時間作出了明確的規(guī)定。
過去一年這是常態(tài)
南京氣象臺昨發(fā)布
2013年氣候分析
去年南京霧天數17天,霾天數卻高達242天!總說“霧霾天霧霾天”,其實早就該改口叫“霾天”了。
希望未來這是常態(tài)
省政府第一號文件總體目標確定
到2017年,全省空氣質量明顯好轉,重污染天數控制在較低水平,PM2.5濃度下降到58.4微克/立方米,也就是下降20%左右。
解讀省政府一號文件
關鍵詞:綠色交通
研究控制大城市汽車保有量出行量
實施出租車合乘,減少機動車上路總量
實施方案在交通領域規(guī)定了一系列具體的防治措施,其中之一就是加強城市公共交通設施建設。今年年底前,出臺綠色循環(huán)低碳交通運輸體系實施方案。到2017年,城市居民公共交通出行分擔率達到24%。
為加大城市交通擁堵治理力度,推廣智能交通管理,提出了通過提供通勤班車、校車服務,實施出租汽車合乘、差別化停車收費政策等措施,鼓勵綠色出行,減少機動車上路行駛總量。具體措施還包括強化公交優(yōu)先戰(zhàn)略,推行城市公共交通、自行車、步行的城市交通模式,降低公共交通出行費用,鼓勵城鄉(xiāng)居民選擇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加快城市軌道交通、城市公交專用道、快速公交系統(tǒng)(BRT)等大容量公共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客運樞紐和換乘體系建設,實現(xiàn)市內公共交通體系與鐵路、高速公路、機場等無縫銜接。加強城市步行和自行車交通系統(tǒng)建設,大力發(fā)展城市公共自行車網絡。
適度控制汽車增長速度和實用強度
在機動車污染控制方面,方案中明確提出了“開展大型城市燃油汽車保有量及出行量控制研究,并根據城市發(fā)展規(guī)劃,適度控制燃油汽車增長速度和使用強度。”此外,今年6月底前,全省所有省轄市要劃定黃標車限行區(qū),今年年底前,沿江8個省轄市各縣(市)劃定黃標車限行區(qū)。并加強限行區(qū)管理,對違反限行規(guī)定的車輛,依法予以處罰。
政府機關帶頭開新能源車
大力發(fā)展綠色交通,深入治理機動車尾氣污染,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也成為此次治理大氣污染的措施之一。江蘇將制定鼓勵使用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政策,研究制定鼓勵電動汽車使用的電價政策,引導新能源汽車市場需求有序釋放。
特別是在出租、公交、環(huán)衛(wèi)、郵政、電力等公共服務領域和政府機關要率先推廣使用新能源汽車,推進公交車、出租車“油改氣”或“油改電”。
明年底前全省換國五汽油
方案中提出,江蘇要先于國家要求實施油品升級,制定高品質燃油供應保障方案。今年起,蘇北5個省轄市供應符合第四階段標準的車用汽油。2014年年底前,全面供應符合第四階段標準的車用柴油。2015年年底前,全面供應符合第五階段標準的車用汽、柴油。
關鍵詞:重污染天氣
今后全省將統(tǒng)一污染天氣預警標準
明年年底前,初步形成污染天氣預測預報能力
針對霧霾天頻發(fā)的問題,實施方案提出,加強重污染天氣監(jiān)控預警,及時準確發(fā)布預警信息是保障市民身體健康的重要措施。“首先,要做好空氣質量信息的公開工作,在現(xiàn)有的基礎上,做好空氣污染的預報工作,讓市民早知道,早防護。”省環(huán)保廳總工程師劉健琳表示,環(huán)保與氣象部門將加強合作,建設省、市大氣污染預報預警中心。“2014年年底前,江蘇要建成重污染天氣空氣質量預報預警平臺,2015年年底前,初步形成污染天氣預測預報能力。”
重污染天,機動車將限行
昨天公布的實施方案將“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納入了各級人民政府突發(fā)事件應急管理體系,實行政府主要領導負責制。各市、縣(市)編制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并向社會公布,定期開展應急演練。
“以后要依據重污染天氣的預警等級,迅速啟動應急預案,采取工業(yè)污染源限排限產、建筑工地停止施工、機動車限行等應急控制措施,引導公眾做好健康防護。”劉健琳表示,現(xiàn)在省級預警標準和南京預警標準還不統(tǒng)一,以后江蘇將統(tǒng)一標準,空氣預警或用藍、黃、橙、紅標示,最高級別的紅色預警要在空氣質量指數>500時才啟動,“一般來講,停學措施是影響比較大的,不會輕易啟動,而且要根據各地具體情況,以后這些在應急預警預案里都會進行完善。”
關鍵詞:城市揚塵
企業(yè)將自掏腰包為粉塵污染“買單”
城市揚塵,一直讓人頭疼,省住房城鄉(xiāng)建設廳副廳長徐學軍也說,江蘇城市建設任務比較多,比較重。“工地揚塵,老百姓看得見,感受比較深。”為此,江蘇將全面推行“綠色施工”,建立揚塵控制責任制度。
要求建設工程施工現(xiàn)場應全封閉設置圍擋墻,嚴禁敞開式作業(yè),施工現(xiàn)場道路應進行地面硬化。渣土運輸車輛應采取密閉措施,安裝衛(wèi)星定位系統(tǒng),嚴格執(zhí)行沖洗、限速等規(guī)定,嚴禁帶泥上路。到2017年,各省轄市建成區(qū)降塵強度比2012年下降15%以上。
今后,企業(yè)將自掏腰包為粉塵污染“買單”。記者注意到,方案中提出了實行差別化排污收費政策,逐步擴大污染物排污費征收范圍,適時開征工業(yè)粉塵排污費,2014年年底前,修訂完善《江蘇省城市施工工地揚塵排污費征收管理試行辦法》,2015年年底前,研究制定揮發(fā)性有機物排污費征收管理辦法。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huán)保網”](http://www.m.tanger168.cn/gtech_pic/images/images/qrcode_for_gh_7f21ccef0be4_430.jpg)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huán)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