靛藍染紗廢水的處理
1 設計參數(shù)
處理站的設計能力為15m3/h。設計水質(zhì)及排放要求見表1。
表1 設計水質(zhì)及排放要求
2 處理原理
2.1 中和沉淀染料
靛藍染紗使用單一染料,利于利用。靛藍染料細菌降解速率很慢,不宜直接采用生物處理,須在進入生化塔前將其大部分除去。故將廢水中和到pH6~7,利用染料在中性或酸性條件下難溶的特點,使染料自行析出,再用離心過濾或沉淀的方法,將大部分染料除去并利用,大大降低了后續(xù)生化處理負荷。
2.2 催化氧化(曝氣)除低價硫
在中性或弱酸性條件下,加入少量催化劑(CoCl2),曝氣,S2-迅速被氧化生成SO42-。采用加入0.2mg/L CoCl2,曝氣3h,廢水中S2-可降至3mg/L以下,剩余S2-由后續(xù)生化處理進一步處理可至達標。
2.3 二段生物接觸氧化
曝氣除S2-的廢水,進入兩段生物接觸氧化處理,并采用人工選育的高效優(yōu)勢混合菌群掛膜。第一段選用煤渣(粒度50~100mm)作填料,煤渣表面粗糙,具有很多大小不等的孔洞,表面積大,吸附能力較強,易掛膜,且充氧能力強,氧利用率高,微生物活性強,污泥量少。第二段以焦炭和活性炭為填料,氧化塔內(nèi)放二層焦炭(粒度30~40mm)、一層粒狀活性炭,由于其吸附作用更強,單位體積填料表面生物量更多,使較難降解的有機物進一步分解完全。
接觸氧化水力停留時間3h,氣水比12~15:1,pH=6~7,處理后CODcr<100mg/L,BOD5<30mg/L,S2-<lmg/L,色度<20倍。
3 處理工藝
工藝流程示意見圖1。
漿染車間排出的廢水經(jīng)明溝分兩路送至處理站,不含染料的廢水直接進入調(diào)節(jié)池,其他的進入集水池。通過耐酸提升至中和池,加鹽酸為泵前投加方式,保持pH值在6~7的范圍。
經(jīng)中和的廢水重力流入曝氣池除S2-。空氣通過管路及多孔管分別送至集水池、中和池(予曝氣并起攪動作用)、曝氣池,相鄰氣管的孔眼交叉且斜45°朝下,避免布氣不均勻和孔眼堵塞。除S2-后的廢水經(jīng)耐酸加壓送至房,通過微濾機將靛藍染料分離。微濾機采用PE管式,分離后的廢水進入調(diào)節(jié)池。
經(jīng)過濾的廢水及漿漂廢水進入調(diào)節(jié)池,再次經(jīng)多孔管預曝氣后提升至生物接觸氧化池。生物接觸氧化池由四段組成:一氧化池、一、二氧化池、二。廢水經(jīng)三角堰均勻布水自下而上:一氧化經(jīng)過3層(每層1m)煤渣填料(粒度50~100mm),下部采用SB-600曝氣器(4只)充分曝氣。一經(jīng)過一層約0.6m厚的礫石與砂接觸層,反粒度排列(礫石粒徑50~20mm,砂粒徑3~4mm),下布多孔氣管,接觸層中布多孔水管反沖洗用。二氧化池的填料為焦炭(粒度30~80mm),3層,每層0.9m ;二沉淀池布置同一沉淀池。生物接觸氧化池進出水水頭差1.20m,反沖洗水回流至調(diào)節(jié)池,池底部設排污閥。
為使維修或運行不正常時不影響生產(chǎn),特設事故污水儲池,體積600m3,可供3~4d生產(chǎn)污水儲放,待后可慢慢抽回處理(備污水污泥泵1臺);另設靛藍回收渣池,容積25m3;污泥收集池,容積35m3,并配活動立式泥漿泵2臺(一用一備)。
4 處理結(jié)果
生產(chǎn)性試運行半年多,出水水質(zhì)監(jiān)測每月平均結(jié)果數(shù)據(jù)見表2。
運行結(jié)果表明,出水符合排放水質(zhì)。
表2 每月試驗平均結(jié)果
5 主要經(jīng)濟指標
該工程日處理360m3廢水,占地面積約500m2,總投資58萬元。運行費用分析:
①折舊費:折舊期限按15a考慮,則每立方米廢水折舊費為0.30元;
②人工費:共4人,平均每人每月按800元計,則每立方米廢水人工費為0.30元;
③電費:每小時耗電約24kWh,按0.80元kWh計,每立方米廢水電費為1.20元。
④藥劑費:酸及鈷鹽合計每立方米廢水花費約為1.50元;
⑤靛藍回收:每立方米回收約20g靛藍,按每噸靛藍8萬元計,每立方米廢水回收成本為1.60元。
⑥總運行費用每立方米廢水處理需1.70元。
6 結(jié)語
靛藍染紗:染料回收-氧化除硫-生物處理有機物,該工藝具有投資省、運行費用低、管理方便、占地面積小、處理效率高、出水水質(zhì)好的特點,具有較好的應用價值。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huán)保網(wǎng)”